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来自复利信徒qbl的雪球专栏
人生分为幼年,成年,老年
我们在幼年加载心理程序,心智程序,在成年完善,到了老年就基本不会再变了
这是一个人基本的心智规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幼年的生长环境和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让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而一些不好的环境和方式让我们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有条件反射一样的自动反省
比如:遇到事情胆小,容易被激怒,或者容易凡事只往坏处想,悲观,消极等
我们可以责怪自己的父母和幼年受到的的种种不公,但是这样是于事无补的
所以我们相比责怪,该为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起责任
虽然这样很难,但是一旦我们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因此我们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甚至最终改变自己
这样说可能有点奇怪,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剧本,这个剧本的特点是:
它有自己特殊的设定,有一条主要的发展脉络,比如你的人生剧本是,我是一个胆小怕事,畏首畏尾,不思进取的人,那么你不论碰到什么事,都会以此为前提思考问题,当然你的人生剧一开始并不是自己设定的
在幼年时你的剧本作者是你的父母
剧情环境人设都是他们设定的
他们也会监督剧本的执行情况
而成年以后,父母就把剧作者的身份交给你自己
由你自己接着创作接下来的人生创作。
有的人还会按照父母给予的设定来接着演下去
有的人途中觉醒,决定按照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重新规划自己人生剧本的主要脉络和感情色彩,虽然这样一开始很难,因为以前的剧本照着演下去就行了,现在你要自己思考我要怎么搞
实践中可以:
留下父母规划中对自己有用的设定
而那些对自己有害的
在自己能识别出来的情况下逐渐的舍弃,并在后续加入自己新的设定
从而达到真正实现把握自己人生规划和人生剧本的目的
我认同第二种活法,这样才活的真实
通过真诚的回应当下的需求,才能打破童年时代延续下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这种人生剧本之下我们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源自哪里呢?
答:要理解现在就必须要回顾过去,回顾生命最早期的阶段——从出生到大约4.5岁,发生的一切都对你影响巨大,还影响了你后来的成长,牵扯到你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这种幼年经历对于我们心智发育的巨大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就这样你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特有的看法,对你而言,这就是你看待事情的唯一方式,从那时起,你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个人世界特定心理视角来看待一切事物。
也就是说对待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预设和信念。
这里的世界不仅仅指物理世界,也是指我们包含着情绪,情感和内在的内心世界
童年的外在世界对我们的影响巨大,变成了我们成年后的内在世界
无论我们对生活形成怎样的态度,我们的行为和幸福感都会受到幼年内在设定的影响,往后余生都是如此
除非“我们决心改变”!!!
我们幼年时期形成的对于世界的看法显著影响了后来的人生阶段,而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可以用以下图片表示

这个简单粗暴的人生坐标可以区分我们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看法
如图,一共有4个象限

一旦我们童年决定用那种方式看待自己和他人。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就会重复下去,并且因为一直重复所以这成为了我们的底层架构,我们就构建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重复不断确认并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
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并确保他和我们的预期一样
比如:我们的预设就是感觉悲惨,然后有时碰到别人野蛮或者无理取闹我们就会隐忍下去,而这种态度就印证了我们明天甚至当时就会感觉自己悲惨的“自我预期”
说白了就是:因为童年的心理和心智程序的让我们形成了固定的人生坐标,而这种坐标固化了我们的心理预设,给自己添加心理枷锁,锁住我们,让我们在同种情况下做出相同的反应
这里举的例子就是说我们感觉自己悲惨的心理预设会让我们遇到同样问题时,我们的被动反应和行为,会朝着那个会让我们悲惨的方向执行。
因为以前我们就一直是这样做的,这是我们的习惯
没错,不仅仅优秀会成为习惯,悲惨,自卑,易怒暴力,抑郁,都会成为你的习惯

。
这种长期重复的行为,可能持续一辈子,这类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游戏”。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作者:复利信徒qbl
链接:https://xueqiu.com/2545663055/222828549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领取300本育儿电子书,30门名师育儿大课,添加 微信:egm229 备注: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bjhj.cn/2763.html